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信汇网,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,下辖三个主力师:第115师、第120师和第129师。在这三个师中,第115师不仅人数最多,战斗力也最为突出。
改编之初,第115师总兵力达到15500余人。在奔赴前线时,除了留下炮兵营和辎重营驻守后方,全师共派出14000名官兵参战,包括2个旅5个团的主力部队,以及骑兵营、教导大队等精锐力量。不过,这种全师统一行动的局面并未持续太久,部队很快就根据战略需要进行了分兵部署。
其中,聂荣臻将军率领一支由独立团、骑兵营、教导大队等组成的3000人精锐部队,作为骨干力量创建了晋察冀军区。军区成立初期设立了四个军分区,这些老红军部队被分散到各分区,同时积极发展新的抗日武装力量。
展开剩余63%在四个军分区中,第一分区以独立团为骨干,基础最为雄厚;而第四分区则相对薄弱,最初仅有一个连的老红军骨干。但在抗战初期的快速发展中,四分区很快组建了第7、第8、第9三个大队。虽然这些大队名义上是团级编制,但由于缺乏老红军骨干,部队的正规化建设相对滞后。
1939年信汇网,八路军开始大规模整军运动,重点加强新组建部队的战斗力。晋察冀第四军分区决定将三个大队的主力合并,组建新的野战第5团。由于是将三个大队的精锐集中整编,第5团组建之初就拥有4757人的庞大规模,远超当时八路军主力团2000-2500人的标准编制。
据时任第5团政委的肖锋回忆,该团实际编制包括:3个步兵营(每营4个连)、12个步兵连、4个机炮连(含3个重机枪连和1个迫击炮连)、5个直属连(侦察连、特务连、通信连、骑兵连等),总计21个连队。这样的编制规模在当时可谓首屈一指。
不过,4700余人的超编状态只是暂时的。在整编过程中,部分人员被分流到地方部队,同时组建了新兵营。经过调整后,第5团的常规兵力保持在3000-4000人之间。这一数据可以从1939年7月的四分区兵力统计中得到印证:当时四分区总兵力5846人,除第5团外还包括特务团和两支游击支队。若第5团仍保持4700人,其他部队的编制就难以解释。
肖锋政委在东回舍伏击战的回忆中也提到,当时参战的第5团是3000子弟兵。此后该团长期维持三四千人的规模,成为晋察冀军区战斗力最强的步兵团之一。这段历史充分展现了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快速发展的历程,以及通过整军运动不断提升战斗力的过程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